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间 :2015 年 9 月 24 日(星期四)★课标要求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不仅指黄河的水文特征,更指黄河的治理。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因素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黄河的措施。★教学设计思想《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承中国自然环境的位置、地形、气候,下启课本教学内容《自然灾害》。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应用,可自主推到、评估黄河的功与过,从而经一步探究出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这一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和谐“人地观”的形成过程。学习“黄河的治理”,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真正可以做到“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而学法主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具体设计如下: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现实,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使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学以致用。以教学重点为中心展开教学,采用观察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突破了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教学法方法和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黄河多媒体课件等。★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如下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介绍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