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主要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5 .1 施工顺序 测量放线→土石方开挖→垫层施工→底板防水→底板施工→侧墙、顶板施工→防雷接地工程→防水工程→管廊内装饰工程→土石方回填 5 .2 施工测量 5 .2 .1 控制点复测 (1 )平面控制网测设 接收到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网点及成果后,进行施工控制网复测和加密的准备工作。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及施工控制网的布设联合进行。 (2 )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①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②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控制点,前视后视距离保证一致; ③施工控制网根据工程规模及建筑物施工放样的要求确定; ④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选点; ⑤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5 .2 .2 水准导线测量 (1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为保证主路线及其他建筑物施工的竖向精度要求,在施工区域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的首要条件,水准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点位一致。 (2 )依据现场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布设施工高程控制网。 根据设计单位给定的水准点,在现场适当部位引测加密水准点,形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在整个施工区域建立高程控制网,作为道路及建筑物高程控制的依据。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 5 .3 施工降排水 5 .3 .1 井点降水 根据设计图纸及地勘报告,本工程桩号 N0-015~N4+60 段、N5+20~N6+10 段、N6+60~S0+60 段和控制中心段 N6+10~N6+60 段需进行井点降水,降水井设置在路基两侧开挖边线以外 3m 位置,降水井深度 14~20m,间距 13.5m。降水井具体布置形式及结构详见《汉州路北段深沟槽施工专项方案》。 5.3.2 集水明排 (1)截(排)水明沟:在基坑坡顶距开挖边线2.0m 处设置截水沟,在坡脚设置排水沟,截(排)水沟为0.3m*0.3m 矩形断面土沟。积水通过排水沟汇集于集水坑内,以防止基础被浸泡,保证干地施工条件。为保证排水通畅,截(排)水沟要及时清淤,防止堵塞。 (2)集水坑:在坡脚位置每隔30m 设置一个集水坑,采用水泵抽排至附近排水系统内。集水坑尺寸为0.5(底宽)×1.0(深度),两侧坡比 1:0.5,采用2cm 厚 M7.5 水泥砂浆抹面。集水坑底部有泥沙淤积时,及时掏除。 5.4 沟槽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并装 25T 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场; 石方开挖采用CAT330B 挖机配合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