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手册目录一、有限空间作业概念及分类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及风险辨识三、有限空间有害物质危险性分析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五、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六、事故应急救援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八、有限空间典型事故案例一、有限空间作业概念及分类1.有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2.有限空间作业定义: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3.有限空间的分类:有限空间分为三类:(1)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烘房、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管道阀门井等;(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浆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等。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特性及风险辨识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作业环境情况复杂危险性大,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2.有限空间风险分析(1)中毒: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引起中毒。有害物质可能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能是在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形成的。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或因生化反应(蛋白质腐烂)呼吸作用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较高浓度的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2)窒息:空气中氧气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窒息。有限空间氧气被细菌消耗导致缺氧;在有限空间中进行焊接、加热、切割作业会消耗氧气,导致缺氧;氧气被惰性气体置换,导致缺氧。(3)火灾、爆炸:有限空间内积聚了易燃易爆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会引起火灾、爆炸。有机物分解会产生甲烷(CH4)、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等可燃气体,导致爆炸和火灾。(4)其他危害:有限空间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外还存在:淹溺、坍塌、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灼伤、高温等危险有害因素。三、有害物质危险性分析1.硫化氢(H2S):由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咸菜腌制过程中也会产生硫化氢。(1)无色、有特殊的臭鸡蛋味;(2)易溶于水、酒精、汽油;(3)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化粪池、污水池、纸浆池以及其他各类发酵池和蔬菜腌制池等低洼处。(4)易燃,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4.0%~46.0%;(5)H2S属窒息性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6)在作业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³2.一氧化碳(CO):有机物分解会产生一氧化碳。(1)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2)比重比空气小;(3)难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4)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12.5%~74.2%;(5)有毒,属窒息性气体。进入体内后主要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而造成组织缺氧。3.甲烷(CH4):是天然气、沼气、煤气的主要成分。(1)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比重比空气小;(3)难溶于水,溶于醇、乙醚;(4)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爆炸极限为5.0%~15.0%;(5)有机物在缺氧的情况下分解会产生甲烷。4.缺氧窒息:人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氧气浓度为:19.5%~23.5%。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此范围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长期浓度过低,引起人体组织处于缺氧状态,造成窒息死亡。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1.建立作业台账企业要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长期存在风险的有限空间,要设置醒目的标志,标示。2.建立管理制度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工贸企业应当建立六项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3.严格作业审批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格式如图:作业时间作业区域高处作业吊装一级动火二级动火申请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