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实验初中物理实验练习题 (一)物理实验A类操作练习题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器材准备:平面镜成像实验器一套(或替代装置一套)、边长2厘米的方格白纸一张(或坐标纸)、平面镜一块。 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比较像距与物距,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在表格中填写其中两次的数据。 1.物理实验题: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器材,两次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测量并记录相应的像距和物距,并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8分) (1)选择摆放器材。(3分) (2)观察与记录。(5分) (3)整理器材。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实验结论 第一次 平面镜成像时像距 (填“等于”或“不等于”)物距。 第二次 培训说明: 实验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1.本实验不是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全面探究,只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1)要探究虚像与实物等大,就需要两个物体总是一样大,若使用蜡烛,在考试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两个蜡烛总是一样大,因为蜡烛总是有一个要燃烧的。 (2)要证明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就要证明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这样就需要物像连线,一是需要连线的工具,二是每个考生需要一张方格纸,三是物像的位置也难以准确确定(都有一定的大小),四是还需要证明“垂直的工具”—三角板。这样太麻烦了。 (3)还有成像特点中的物像左右相反,用蜡烛是不能证明的。 2.要探究规律,需要多组数据,考虑到时间问题,只测量两组数据。 3.关于器材的准备 (1)用“边长为1cm方格纸取代白纸”既可以起到白纸的作用,也可以起到刻度尺的作用,读数规则与刻度尺相同。方格纸的横线用实线,竖线用虚线,靠近中央刻度线附近也用虚线,因为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会引起测量误差(大约是玻璃板厚度的三分之一左右),且塑料人离玻璃板越远,误差越小。之所以方格纸的边长设定为2cm,是为了读数时可以不估读的分度值的下一位,保证像距能等于物距。可参考附图中的方格纸。 (2)一套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包含镀膜玻璃板、四个塑料人(两个用作支架,一个是物,另一个用来找像的位置)作支架的两个不带红色半圆形斑。 (3)两个塑料人,可以用干电池等大小相同、又能竖直放置的物体代替。 (4)固定玻璃板的装置,要能保证玻璃板方便竖直固定。玻璃板上若没有镀膜,可贴上汽车玻璃薄膜,效果很好。 4.怎样确定反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