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天(11 日)闭幕,作为中国最高规格的经济决策会议,它对今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智谷趋势研究中心(微信号:z gtrend)第一时间对本次会议进行观察,梳理出本次会议释放的六大信号。 【1】首度系统阐述“新常态”。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在相关表述中蕴藏着多方面产业机遇。 其一,“消费升级”概念将得到突出,分众化的产品将更受欢迎。会议指,“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这一阶段已经结束。所谓“模仿型排浪式”,就是在消费产品和内容上,东部沿海学发达经济体、中西部地区跟随东部沿海地区的这种传统的消费领域的“雁行模式”,比如早先的iPhone,先是北京上海的人用,稍后再推至二三线城市再至西部边远地区。而未来这种传递机制将不复存在,同样技术同样产品,在不同地方的时点推广差异基本消失,未来的消费将更加突出个性化的需求。会议同时指,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这和消费个性化之间明确对应。与上述趋势相关的各类智能工业、3D 打印概念,将迎来机会。 其二,特别强调资源环境约束。会议指,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因此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方式。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低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能相关主题,值得持续关注。 其三,增长方式转型已成大势所趋。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是“人口红利”,但从明年(2015 年)起,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出现减少,会议专门提出“人口老龄化已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因此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已经减弱。这将产生多方面影响,首先是高层将更大力度鼓励创新和技术革新,以提升劳动生产率,应对劳动人口减少的冲击;其次是要进一步发展一些可以替代人工的技术,“工业 4.0”相关概念和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三,适应老龄化趋势的消费升级也将蕴藏机会,养老服务业、医疗和健康服务等领域,空间会进一步拓展。 【2】明年经济增速的目标料将下修。 外界普遍预计,2015 年中国GDP 增长的目标值将下调 0.5 个百分点到 7%。从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明年应该不会再维持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