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征文(一)李邵平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九十五周年的日子。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写就了党的光辉史册。手中的一小册《中国共产党章程》,62个页码,字字句句,却让心头沉甸甸的。屈指一算自己的党龄--16年,这其中也有小插曲:大一时,便是首批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培训小组长,刚入校新奇和兴奋的劲头过后,懒散占据了上风,此后便偃旗息鼓天天忙于自己的爱好。直到走上工作岗位的第四个年头,与其说觉悟提高了,不如说即将步入而立之年变得成熟了,在时隔多年再次递交入党申请书并接受组织考验后,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和群众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有同事、朋友发出这样的疑问,更有甚者,将党员的政治"优势"解释为:好提拔,好调动;福利"优势"解释为:按时交党费,换作"活动经费".其实,所谓政治优势、福利优势都是一种误解,党员身份早已不再是提拔、调动的"护身符",换句话说,如果以提拔、调动或是享受"福利"为目的混入队伍,这样的党员不招也罢。党员和群众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危难的时刻见分晓。2003年11月3日,XX省XX市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引发楼宇坍塌,夺去了20名年轻的消防官兵的生命,这其中就有13名共产党员。笔者当年在报社的同事--二位摄影记者冲在最前线,职业使命和党员责任给予了他们常人没有的精神动力,二人都在事件中负伤,其中一位青年记者被砖石砸伤后高位截瘫。20XX年6月13日,XX省XX市XX县区消防大队教导员宋文博因高血压突发脑出血,倒在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胡锦涛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大力宣传宋文博同志的感人事迹,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在家待业多年的妻子与朋友想合开一个服装店,宋文博把工商执照锁进了抽屉;他一家三口和妻子的母亲、妹妹挤在60多平米的房子……宋文博,这个心系群众、严于律己的"老党员",做了一件又一件群众为第1页共5页之动容的"小事".每当我拿起高中毕业照仔细端详,看着站在身边的他笑的那么开心,回忆同窗、同室的美好时光,内心一阵颤栗,泪水顷刻模糊了双眼。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激情澎湃。是信仰。每一次危难时刻,都是党员冲在最前线。生死攸关,荣誉、待遇、虚伪、谎言……一切灰飞湮灭,那一刻,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唯有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汶川地震,地陷塌方,冲在最前面的是党员;山体滑坡,火灾水患,冲在前面的是党员。党员临阵退缩,就会被群众戳脊梁骨,就会在群众面前颜面扫地,羞愧难当。凡遇险情,一句"谁是共产党员。。"就会有人齐刷刷站出来,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顿感责任在肩,使命在胸,就能感到内心的强大和精神的力量。信仰是前进的方向,生命的灵魂,四面八方的人会聚一起就有了队伍,而在前面引路的人便成了旗帜。党员,信仰的力量征文(二)郭卫华转眼间,我已经入党12年,从一个青涩小伙已经变成30多岁的大龄青年了。回顾入党以来的经历,历历在目,难以忘怀。2004年1月,作为一名大四学生,我荣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坦率的讲,当时自己对于"党员"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清晰,只是觉得这应该是学校、老师对自己较好的学习成绩,较丰富的社会实践、较好的"人缘"的一种认可吧。党员的形象,往往还是停留在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中,比如英雄儿女中的王成、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至于自己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党员,能为党做出什么,心中没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当然,在听着国际歌,面对飘扬的党旗进行庄严宣誓的那一刻,我还是心潮澎湃。可以确信的是,"党员"这个称号,一定会成为一种内心的力量和声音,伴随自己一生。毕业后,我考入了公务员队伍。第一年,作为新入职的公务员,我被安排在乡里进行基层锻炼,协助乡党委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在那个阶段,我与农民群众接触很多,对一些第2页共5页问题的思考也有了一些。我感到,人民群众对"党员"这个群体是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的。一方面,他们对大部分党员是尊敬、信任,并寄托了很大的希望的;但另一方面,有些不合格党员甚至是党员中的害群之马的所作所为,也会让群众更加深恶痛绝。一个老鼠屎,坏掉满锅汤,党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