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观后感《信仰的绿洲》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很悲哀的,一个没有信仰的人那是可怕的。没有了信仰,人生就犹如沙漠中迷失了前行方向。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影片反思过去,启迪未来。我发现,尽管我们一直批判我们世风日下的社会,尽管我们一度怀疑我们经济发展的脚步,尽管我们深恶前腐后继的贪官,但我们身边从不缺乏“最美的时代之花”,毋庸说革命时期的先烈,也不用说建设时期的劳模,以及改革开放30年间的人民好公仆,单就是近些年,涌现的一批批先进人物,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从不缺乏脊梁。换句话说,中国人从来不缺少信仰。某些时候,某些人群,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眼前的困难而退缩,忘记刘胡兰那句“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可曾为公司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可曾为职位卑微,才能无法施展而怨天尤人,忘了“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中,一样书写伟大的一生。当一些官员刚开始踌躇满志,建功立业,而后骄傲自满、贪污受贿,最终走向人民对立面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当初的信仰哪里去了。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第1页共11页马〃普顿尔说过。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我的信仰是什么。我的追求是什么。我为什么活着。是爱情。是宗教。是金钱。是物质。我是一个70后,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我接受过完整的国民教育,说英语,吃肯德基,玩苹果,甚至一度迷失了自我没有理想,没有信仰真的是非常的可怕。看了这部片,心中的一种莫名的力量一直都在涌动。我为自己的过去检讨,我为自己的未来思考。起码,首先我可以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可以做一个有益于同事、顾客的人。萌芽的信仰已经发育,心中沙漠俨然变成了一片绿洲。第二篇: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信仰》观后感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国创未来。第2页共11页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