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国际意识渗透的策略初探“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国际意识渗透的策略初探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XX 年版)》中,把“国际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强调,提出“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这一目标要求。笔者以为,“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品社教学中渗透国际意识,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有效教学。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梳理序列主题,渐进目标定位 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世界板块的内容具体分布如下:三年级下册共 3 课,占整册教材的 21%;四年级下册共 3 课,占整册教材的 23%;五年级下册共 2 课,占整册教材的 18%;六年级下册共 5 课,占整册教材的 42%。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笔者将所有涉及世界板块的教材在整个体系中进行分析比照,梳理出序列主题,建构起立体化的目标定位,以渐进式进行学习(如表 1)。 由此可见,世界板块的学习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国际资料的基础上,渗透国际意识于平常生活中,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基于教材内容,探寻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识别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 ,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最典型的学习方法是对信息的加工,根据梳理过的教材内容,笔者实行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主题探究法 笔者认为,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融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中来,不再是以被动地姿态来接受知识,而是以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参加主题探究的模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式,在课程的时间上也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时间安排,比较有弹性的课时安排更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 如在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爱和平》教学时,笔者给学生一个主题“如何共创和平?”让学生自主探究、剖析现象、展望未来,有些学生收集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有些学生提供视频,全班一同感受国际和平组织在促进世界和平中起到的伟大力量;有些学生以小组讨论方式,商量为了和平该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主题的围绕探究,使得教学目标清楚、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与发散。 (二)资料收集法 学生积累资料的方法很多,从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