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欲问渊源穷奥秘-只缘吾笔写吾真”VIP免费

“欲问渊源穷奥秘-只缘吾笔写吾真”_第1页
1/7
“欲问渊源穷奥秘-只缘吾笔写吾真”_第2页
2/7
“欲问渊源穷奥秘-只缘吾笔写吾真”_第3页
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欲问渊源穷神秘,只缘吾笔写吾真”“欲问渊源穷神秘,只缘吾笔写吾真” 20XX 年 9 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南京大学中国诗学讨论中心专刊”著作六本,其中有我的《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而前此我已出版的辞赋讨论著述有《中国辞赋进展史》(与郭维森先生合著)、《中国古典散文基础文库•抒情小赋卷》、《中国赋学历史与批判》、《体物浏亮:赋的形成拓展与讨论》,以及发表的相关论文近百篇。记得有次应约为《颜其麟赋集》中《黄山赋》写篇评论,题为《纵情云世界,体物赋家心》,先父永璋先生读后信笔赠诗云:“年来文笔益清醇,回首步趋有几人?欲问渊源穷神秘,只缘吾笔写吾真。”先父的嘉许令我惶恐,可其中对治学治赋应寻源探秘的期望,却感铭于心,未曾懈怠。 一 我与辞赋学结缘,可谓“无心插柳”。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作汉代文学思想讨论,虽涉及汉赋,却入焉未深,故无专论。而引发讨论辞赋的契机,是参阅有关汉赋讨论成果时,拜读了两位先生的著作:一是时执教湖南师范大学的马积高先生的《赋史》,另一是执教山东大学的龚克昌先生的《汉赋讨论》。当时,中国大陆的赋学讨论在尘封三十年后逐渐复苏,论著寥寥,而这两部著作的创思新见,确有开启新径之功,于是一时赞誉之声,洋洋乎盈耳。我在钦服之余,意犹未尽,另为“反调”,撰写了两篇读书评论,就是《〈汉赋讨论〉得失探——兼谈汉赋讨论中几个理论问题》(载《南京大学学报》1988 年 1 期)与《〈赋史〉异议》(载《读书》1988 年 6 期),这竟成为我涉足辞赋学讨论之门的开端。 论学取友,转益多师,为治学之良言,近二十年来相继召开的辞赋学会议以及相关讨论活动,使我在辞赋讨论的道路虽步履蹒跚,却始终前行。因我对马、龚两部大著的评论文字的发表,“文责”必负,于是引来了两位先生的“报复”,1989 年秋,作为全国赋学会会长的马积高先生与四川师大的万光治先生邀请我参加了在四川江油召开的第二届全国赋学会;1990 年秋,龚克昌先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现任赋学会会长)邀请我参加了在山东济南召开的首届国际辞赋学研讨会。时过境迁,然与两位先生当初相见,未见其嗔,反加褒勉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继济南首届国际辞赋学会后,又相继在香港(1992 年)、台北(1996 年)、南京(1998 年)、漳州(20XX 年)、成都(20XX 年)召开了第二至第六届国际辞赋学研讨会,我身历其境,以文会友,获益良多。其中 1998 年我受周勋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欲问渊源穷奥秘-只缘吾笔写吾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