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左传》被动句探究VIP免费

《左传》被动句探究_第1页
1/4
《左传》被动句探究_第2页
2/4
《左传》被动句探究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左传》被动句探究《左传》被动句探究 摘要:《左传》作为先秦时代重要的文学和史学著作,在记述大量史料的同时还保留了丰富的先秦古代汉语的语法特征。对《左传》中语法现象的探究,能在与现代汉语的对比中发现古今汉语的传承源流和差异。本文以《左传》中的被动句为例,在分析《左传》中的被动句后,纵向对比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以展现被动句的传承源流于古今异同。 关键词:《左传》;被动句;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一、 《左传》的被动句 (一)被动句的定义:主语和谓语动词在形式或内容上构成被动关系的句子,即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 (二)《左传》被动句的特点: 1、在被动句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而非一般情况下的施事者。 2、被动句有两种大的类型。一般类型的被动句的显著特征是句中会有诸如“被”“为”等标志性的介词或助词来表示被动;但存在于《左传》中的还有大量无明显特征的特别的被动句,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被识别,这种特别的被动句被称为意念被动句。 二、《左传》被动句的举例与说明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 1、“于”字式 (1)“庄公十九年·初,王姚嬖于庄王,生子颓” (2)“襄公二十五年·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困于石,往不济也” 《左传》中,介词“于”常常在被动句中出现,其作用通常被看作事引入谓语动词的施事者,在句子里充当介词。如例(1)中,受事者“王姚”+谓语动词“嬖”+介词“于”+施事者“庄王”构成了一个先秦汉语中的被动句;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于”的作用不仅限于引入施事者,还可以引入处所,构成“于+处所”的被动句。例(2)中的“困于石”就表达了“被困在乱石中”的意义。 2、“为”字式 (1)“定公四年·左司马戌及息而还,败吴师于雍澨,伤。初,司马臣阖庐,故耻为禽焉。谓其臣曰:‘谁能免吾首?” (2)“襄公十年·栾黡欲伐郑师,荀罃不可,曰:‘…战而不克,为诸侯笑…” 《左传》中,“为”字出现在被动句中的数量不及“于”的出现数量。其形式多为下两种: ①“为+谓语动词”。此式如例(1),“禽”之前都没有施事者,但读者仍然可以从上下文意中理解句意。此形式中,“为”作为动词的辅助者出现,即为助动词。 ②“为+受事者+谓语动词”。如例(2),“为”做动词“笑”的介词,与宾语“诸侯”组成介宾短语。此表达形式所体现的被动义较前者更明晰,但有时易生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左传》被动句探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