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逍遥游》精神的现代性反思《逍遥游》精神的现代性反思 李矜君 摘要:庄子思想至博至深,《逍遥游》作为《庄子》内七篇的第一篇,除了摇曳生姿的文风之美,还以其奇诡的想象、超妙的精神境界和丰富的精神蕴意为历代所激赏。该寓言通过层层嬗变,传达了庄子所要呈现的逍遥境界。后世之人也在对庄子《逍遥游》不断的解析中,反观自身,得到了启发和借鉴。本文通过《逍遥游》对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进行关照,以求有鉴于现代性危机的反思,探求一条更健康的精神之路。 关键词:逍遥; 精神; 自由; 欲望 一、价值推断 (一)等级高下的推断 《逍遥游》开篇即极写鹍鹏之伟壮,而后蜩与学鸠以对比姿态出现。但庄子之意并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式的讥讽。文中,“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①庄子是承认这种小大之辩的,承认这种自然成就的分辨,即使“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他也不鼓动小知“数数然”追求大知,小年去“数数然”追求大年而显出小知、小年更相形见绌的姿态。斥鴳一笑,这一笑应当如何理解?只是对学鸠一类的讽刺吗?当然,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它井底之蛙目光如豆的一笑。但从学鸠自己的生命范围来理解,面对大鹏,它不是妄自菲薄、攀幕高远而忘掉自己的本性,以期追求不适于自己的高度。它独守自己的那份世界里的自得,对不可企及处不生妄想,不迷失自我,一笑而过,适性自得。他们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即使有大小之别,但都因此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自由。郭象在《庄子注》中对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逍遥游》作了题解:“夫大小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② 大鹏之高远不可及,彭祖之长寿不可及,“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给出的解答是——此小大之辩也。这一辨里,不带高低评判,不带褒贬,不过是顺应自然的承认罢了,这份承认之下有安然自若。在庄子的思想里,顺应自然,即获得自由。 而在当代人的理解中,“高下”不再只是单纯的区分和承认,这种认识本身已带了评判:高便是好,是应当汲汲追求; 下便是低卑猥琐,应当群起奋指。这样单一片面的价值认识里,不再有庄子那份超脱静谧的心态,而是在高下的相比里落入攀比的漩涡中,在踩踏别人的得意与被踩踏的恐惧里无限循环,越演越烈,陷入分别迷道的恶性循环。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