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多重耐药菌越来越常见[1],治疗难度增加,医疗负担加重。抗菌药物疗程过长是导致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停药时机仍是临床面临巨大难题。实验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降钙素原(PCT)已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PCT 在下呼吸道感染和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感染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中的指导价值逐渐被认可。为充分发挥该炎症标志物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共识小组广泛征求国内多学科专家意见,并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共同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的适用范围为怀疑或诊断为成人下呼吸道感染和 ICU 重症感染患者。 一、证据等级与推荐等级 证据质量等级和推荐强度等级依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进行分级,证据等级分高、中、低、极低四级,推荐等级分为强、弱两级。 二、PCT 在辅助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1:临床怀疑不明原因感染及脓毒症时,建议及时行 PCT 检测,以帮助进一步明确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高证据等级,强推荐) 生理情况下,PCT 由 116 个氨基酸组成,在甲状腺 C 细胞中由前体物质(141‑氨基酸)脱去 25 个氨基酸序列而产生,随后在转化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降钙素(32‑氨基酸)。因而健康成人血清 PCT 水平很低,通常不超过 0.05 μg/L。 细菌感染时,宿主炎症应答产生的促炎因子诱导甲状腺以外的组织(如肝脏、肺、肠道等)合成 PCT,由于这些组织细胞中缺乏分泌颗粒和转化酶,PCT 未经处理即以原形释放入血,从而导致血清浓度显著升高。病毒感染时,机体释放的 γ 干扰素可抑制PCT 的产生,因此,PCT 是细菌感染较为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动力学数据显示,细菌感染可快速诱导 PCT 产生,2~6 h 即可升高,12 h 达峰,临床怀疑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及时检测 PCT,有助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推荐意见 2:对于疑似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当 PCT≥0.25 μg/L,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高,建议启用经验性抗菌治疗。(低证据等级,弱推荐)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等,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