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大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 是武当山紫霄宫龙门派第八代宗师张守信,于明代弘治年间, 根据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 综合华陀五禽图创编而成, 紫霄宫道人世代相传。 溥儇先生于一九二九年曾留居紫霄宫,向龙门派第十五代传人李合林学了这套拳术。《九宫旋转十二法》,既是武当《太乙五行檎扑二十三式》的基础动功,也是一套可以独立练习的套路。其特点与《大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相同,讲究“腰随胯转,周身松活,形意相随,呼吸自然”,要求 “两手如环抱,脚走括号式,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 ”。学好这套基础动功,再练《太乙五行二十三式》,则可轻车熟路,水到渠成。一、基本动作1、手型:①八字掌:五指微屈,姆指外展,其余四指自然靠近,虎口要园,形如八字。 (图 1)②劈空掌 (扣指掌 ):姆指屈扣,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图 2)③虎爪掌(虎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二、三节指骨弯屈,但不得屈拢。(图 3)2、手法:①劈掌:由上向下或由下向斜上方侧掌劈击,劲贯掌外沿。(图 4) ②戳掌:劈掌由屈到伸,直腕向前顶击,劲贯指尖。(图 5)③按掌:由上向下按,手心朝下,劲贯掌心。 (图 6)④插掌:劈掌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劲贯指尖。 (图 7)⑤砍掌:仰掌或俯掌,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模击,劲贯掌外沿。(图8)⑥缠手: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里向上、向外、向下缠绕,同时前臂外旋使虎口朝上封闭;或手掌由里向下、向外、向上缠绕,同时前劈内旋使掌心朝下封闭。(图 9、10、11、12)⑦ 擒扑手:以手擒肩扛,由上向前下方扑按摔出。(图 13、14)⑧靠肘:臂略屈内旋上举向后靠压,手心朝外,劲贯肘尖。(图 15、16)各种手法的变换都要划弧走园路线,同时前臂做相应旋转,腕部要松活,讲究两手(臂)屈如环抱式。要注意手法与步法,身法等动作的协调配合。3、步型①虎步裆 (马步):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微向内扣,相距同肩宽,两足跟与两肘尖 (以屈肘贴助为准 )上下相对,屉膝略蹲 (膝至胯约成 45 度斜面 )。(图 17)②熊步裆 (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略蹲(膝至胯约成 45 度斜面 )。膝部与脚尖垂直;另一脚在后自然挺膝蹬直, 脚尖内扣斜向前方, 全脚着地。(图 18)③狮步裆 (扑步):一脚屈膝全蹲,大腿和小腿相贴,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向外尽;另一腿挺膝伸直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图 19)④鸦雀裆 (虚步 ):后脚斜向前,屈膝略蹲膝至胯约成45 度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