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_同仁堂牛黄丸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_同仁堂牛黄丸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问,时局动荡,人心惶惶,一位御医在命悬一线之际,携带着宫廷秘方偷偷地逃回地处偏远的闽南老家,在福建漳州东门外璞山岩庙出家为僧。出家期间,这位出逃太医根据带出来的秘方制出了一种退黄、消肿的特效良药,为一方百姓解除了许多病痛,深得百姓信赖。这药物虽然很灵验,但那老和尚并未为它取个名字。当地的百姓因其外形成条索状,使用时,只要切一薄片内服或外敷,片刻即可见效,便形象地称它为“片仔癀”。 岁月无痕,时间一年年地过去,那老和尚御医早已不在人世,但这药却在寺庙里一代代地传了下来。 民国时期,片仔癀秘方被漳州“馨范茶庄”的老板偶然得到,这老板便在自己的茶庄里生产和出售“僧帽牌片仔癀”,片仔癀也就是因为这儿才从佛门传到民间。 在早年的漳州,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片仔癀。用红纸包着,与家中金银首饰一起锁在盒子里,遇到紧急时刻,才会取出。那时候,并没有现代的破伤风针,一旦遇到被铁钉划破皮肤这种很容易引起破伤风的急症,当地人只需将点片仔癀融入水中外涂,然后再口服几次,即可平平安安。 在上世纪 90 年代,用“奇货可居”这个词来形容片仔癀再贴切不过。 那时候,由于药源的紧缺,国家规定,每人带出海关的片仔癀不能超过 20粒。僧多粥少,一些东南亚国家开始出现了倒卖片仔癀的“黑市”,名噪一时的电视剧《上海人在东京》里就提到中国留学生倒卖片仔癀赚取差价的事情。, 既然有处方,为什么不工业化地大规模生产而让其短缺?假如您将这个问题问到生产片仔癀的漳州市制药厂,那里的人一定会两手一摊地告诉您,实在不是囤积居奇,而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虽然直到今日,片仔癀与云南白药一样,作为我国中药的两大独家生产绝密品种。其特效配方及独特工艺受国家绝密保护。但根据漳州药厂在其说明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上所标注的药物成分,合成片仔癀的主要成分应是牛黄、三七、蛇胆、麝香等。这些药物,无论哪一种都是宝贵药材,尤其是天然麝香日益稀缺,我们国家从20XX 年开始,只允许少数几种药品继续生产使用。如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片仔癀等。 原料的缺乏直接导致片仔癀无法提高产量,也直接地导致它的价格不断上涨,以至于有人囤积片仔癀作为投资手段,假冒产品也跟着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为了防止假冒,漳州药厂在每粒片仔癀的外包装上都标有一串属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