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品味经典,广泛阅读,积淀人生品味经典,广泛阅读,积淀人生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认识到作文对学生来讲是个难题,虽然我们也很重视作文,花了大量的精力来讲评、批改作文,但是学生还是害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也成了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我校尝试在班级中实行“读、讲、写”系统工程,从指导学生读书入手,同时又不仅仅是泛泛的读书,而是以“讲”促读,以“写”促读,从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几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改变了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读,即读书 我们在“读什么”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反复论证和思考,确定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一)读经典。 中华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宝,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对学生的人生影响深远,所以我校首先引领学生读经典。根据学生的年龄在每个年级段确定读不同内容的书籍。如:一年级孩子年龄很小,识字量也不多,所以给一年级学生读的内容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三字经》、《百家姓》、唐诗等,可以从老师的口头传授开始进行;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读《弟子规》,在老师的引领下,将其中一些经典的典故进行解析,增长学生知识的厚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识字量、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升,所以在这些年级鼓舞读《论语》、宋词、现代诗歌等。 (二)读名著。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高年级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100 万字以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学会“博览”。阅读名著,还可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积累他们的文化底蕴和处世经验,激发他们的制造性思维和进取精神。 (三)读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作品。 从本世纪开始,我国图书市场上开始活跃着一批图画书(绘本),这类书籍以其精致的画面、贴近孩子的语言吸引着三年级之前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我校提倡低年级每班每名同学一学期买一本图画书,那么全班就是 50 多本,在一学期内同学间进行交换,那么每名同学就可以读到 50 多本图画书,而每位家长支付的仅仅是一本书的费用,使图书的有效利用达到了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