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品德内化 当属情感品德内化当属情感 情感因素在现代教学思想体系中,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信息传递的手段。就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品德内化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艺术会不断发挥学生思维敏捷灵活的潜力,激活学生自塑良好行为的欲望,达到品德学科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完善人格。健康进展人。 一、正确把握情感目标的内在要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中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越来越被广阔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重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深化讨论品德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与品德学科思想内涵。 从课程性质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知道正确把握情感因素的目标教学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情感的培育既是将学生培育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终极目标的桥梁与纽带,又是使学生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基本道德观与道德推断能力的必要基础和支撑。因为教学活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情绪和情感方面也融入学习过程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而没有感情上的变化,认识上的变化也就不可能发生,行为的变化更加不可能出现。 如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儿童来讲,是学习生活中第一个转折点。况且,小学和幼儿园是完全不同的两类教育机构。小学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这对于一个刚跨入小学校门的学生来说,的确会感到生疏与不适,甚至会感到焦虑与不安。假如不加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有可能影响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于是,我利用《你好,新学校》一课配合新生入学教育。在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深化地去挖掘校本的潜在资源。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运动场去认识各种运动器材,带领他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们到音乐室去听听音乐,去多媒体教室玩玩电脑游戏。同时组织他们到学校植物园去看看花草树木,还组织了新生与高年级学生的联谊活动。新生在和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游戏、唱歌、跳舞的过程中消除了陌生和焦虑的心情。通过走一走、看一看等一系列活动,刚入学的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产生了感情,对新的学习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活动中,他们逐步产生“我是小学生”学习角色意识和感悟自身角色的转变,增强学习意识、行为意识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