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地球的代言人与《毛乌素绿色传奇》地球的代言人与《毛乌素绿色传奇》 乔世华 刘继鹏 出版于 20XX 年的长篇报告文学《毛乌素绿色传奇》是作家肖亦农历时三年而写作的一部鄂尔多斯大地上数代乌审旗人治沙的绿色传奇,作品问世后好评如潮,先后获得全国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百部原创作品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壹/ 毛乌素沙漠又称毛乌素沙地、鄂尔多斯沙地,横亘在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陕西省榆林市北部和宁夏盐池县东北部,面积有 4.2 万平方公里。“毛乌素”在蒙语中是“不好的水”的意思,晚唐诗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中提到的无定河就是毛乌素沙漠中星罗棋布的数十条河流中的一条。 远在 7 万年前,鄂尔多斯还是一片牛羊肥硕、水甜草美的土地,中国人的祖先河套人就在此生活; 五代十国时,匈奴大夏国在此建都; 成吉思汗率兵西征时曾为鄂尔多斯漂亮风光所吸引,其陵寝后来就安置在毛乌素沙漠中的甘德尔山上。无休止的征战、疯狂的垦殖、过度的放牧,令这片沃野渐渐变成荒沙、水质一点点变坏,正应了一位西方哲人的说法:“人类大踏步地走过,身后留下了无尽的荒漠。” 新中国成立后,乌审旗人大力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开始了征服毛乌素沙漠的伟大创举。诗人郭小川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曾在乌审召公社待了四个多月,采写了长篇通讯《牧区大寨——乌审召》和长篇报告文学《英雄牧人篇》,把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乌审召推到全国人民面前。1977 年8 月,在由一百多个国家代表召开的防止荒漠化问题的内罗毕会议上,中国代表介绍了乌审召人民用植被治沙治理毛乌素沙漠的经验,尽管当时这颗闪现在沙漠深处的绿色明珠还那么小,但却昭示着人类生存的希望,很好地回应了世界荒漠化治理的重大课题。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当然,人沙之间的大战历来不会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的,到了七八十年代,因为过度放牧、地面植被丧失,毛乌素慢慢又形成了一片片明沙地,要“沙中找绿”简直比登天还难,而当这片沙地刮起沙尘暴时,能将汽车掀出公路十多里远、人可以被活埋、不足 20 斤重的羊身上能抖下 20 多斤沙来。不消说,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们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几乎每一户人家除了一张大炕,没有任何陈设,一个女人没有能用来换洗的衣服,三十多岁的汉子穿的是“尿素”裤子,一件破袍子四季穿,夜里还当被子盖。 乌审旗这片曾经令人胆寒的沙地再度发生巨变,是在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