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试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庄子所强调的美是一种“大全” 。大全,不是大而全,数量上的巨大和知识上的包括都不是他要表达的意思。大,指的是一种绝于对待的美。全,通常的意思是与“缺” 相对,但庄子的“全” 不是谈与残缺相对的周备,而是指圆满俱足。庄子所说的“备于天地之美” ,是强调圆满俱足的美,突出其非分析性和体验性的特征。 关于美的认识方式,庄子通过一个故事将此中坚持和盘托出。《庄子·内篇》的最后一篇《应帝王》最后一段说的是人皆熟知的有关浑沌的故事,浑沌是“一” ,儵与忽两个聪明的家伙为他打开七窍,即打开感受外在世界的通道,知识的窗口打开了,打破了“一” ,而进入“二”的分别中,分别意味着浑成世界的死亡,意味着美的消亡。郭璞注以“为者败之” 来求解,可谓一语中的。有为,机心,认知,都是美的破坏者,而浑全的、质朴的、至淳无为的体验,才能臻于大全的境界,方可得至美。 庄子提出追求美的方法,就是“原天地之美” — — 追求自然本然的美。这个美就是他所说的“性” 。《庄子·天地》中说酒器用色彩来涂抹,是丧失自然之性的行为,即使有再好的文饰,也不美,还不如让其长在山林之中。《庄子·知北游》篇中借一位得道高人被衣的口说:“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德将为汝美” ,真正的美需要“德” — — 自然之性— — 来装点,顺乎自然之性的美是最高的美。 《庄子》中美是不可分析的思想,与老子哲学是一脉相承的。老子认为,以知识为主导的美的判断,是对世界的曲解。老子强调 “大制不割” — — 最高的“制” (或者说是“道” )是不分别的,分别是知识的特性,用知识解释世界,是人对世界的误诠。虽然老子哲学与庄子哲学一样,但美的问题并不是其讨论的中心,他对此也有精深的见解。在人的知识范围里,是与非、美与丑之间有根本的不同,但老子说它们本来并没有差异。老子不是分不清是非美丑,而是强调,是非美丑这样的知识判断是没有意义的,都是“有为” ,都是对“自然” 的违背。他的“为腹不为目” 也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