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曲韵常用字表成书背景体例影响和评价《中原音韵》(1324 年出版,周德清著)是代表近代官话的一部韵书。[编辑本段]作品简介中原音韵指《中原音韵》(1324)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作者元代周德清(1277〜1365),江西高安人。“工乐府,善音律”对于元代盛极一时的北曲的创作和演唱了解得很深。他感到当时作曲、唱曲的人都不大讲究格律,艺坛上出现了不少混乱现象。他认为要使北曲发挥更高的艺术效果,就必须使它的体制、音律、语言都具有明确的规范,特别是语音的规范更为重要。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番总结,完成了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 5866 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韵谱分为 19 韵: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每一个韵里面又分为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阳、上声、入声作上声、去声、入声作去声等类。每一类里面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 1586 组。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考订《中原音韵》音的方法,《中原音韵》所代表的语音系统,主要反映在它的韵谱里,韵谱已经划分出了同音字组,至于这些同音字组各读什么音,韵谱本身不能回答,必须经过一番考订,才能了解清楚。考订的基本方法是以韵谱的音韵分类为基础,参考《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的有关说明,比照同期的音韵资料,如黄公绍、熊忠《古今韵会举要》(1297),《古今韵会举要》转录的《七音三十六母通考》,朱宗文校订本《蒙古字韵》(1308),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等,构拟整个音韵系统。[编辑本段]曲韵常用字表一、东钟:平声阴东冬钟钟中忠衷终通松嵩冲充冲舂忡艟翀种邕嗈雍空悾宗风枫丰封葑峰锋烽蜂松愡匆葱聪骢囱踪纵枞穹芎倾工功攻公蚣弓躬恭宫龚供肱觥烘轰薨凶胸洶兄翁壅泓崩绷烹平声、阳同筒铜桐峒童僮潼朣潼戎茙駥绒茸龙隆癃窿穷蛩邛筇眬胧栊珑砻聋咙脓农侬浓秾醲重虫臃鳙崇冯逢缝琮熊雄容溶蓉瑢镕庸佣鄘镛墉融荣蒙濛朦矇甍盲萌红虹洪鸿宏綋横嵘弘蓬篷芃髼彭棚鹏徒上声董懂肿踵种冢孔恐桶统汞唝陇垅拢洶詾耸竦拱巩珙勇涌踊悀永佣蠓懵艋蜢捧冗哝去声洞动栋冻蝀凤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