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越用越灵的 “六个要诀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毛进军主任医师尊敬的各位同道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在辨方证和活用经方方面有一些体会,想跟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下。我今天要讨论的题目是“辨方证、活用经方的思考和体会”。关于辨方证, 我最为推崇经方大师胡希恕胡老的学说。当代的经方医家, 像冯世纶教授、黄煌教授等, 他们学术思想的精髓也是方证相应,并各有其独到的见解。冯教授秉承胡老的学术思想, 将辨方证、方证相应的理念应用的炉火纯青。黄煌教授是用体质来辩,就是比如说柴胡体质、黄芪体质、白术体质呀,他这个体质学说到最终还是一种方证相应。冯教授、黄教授在经方方证相应这方面造诣都是很深的,屡起沉疴大症。 辨方证而论治, 它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伤寒论》有辨六经的方法,而具体辨别出不同的方证,才是最根本的辨证方法。这种辩证方法我认为是由博返约、大道至简的辨治方法,越是大道越是至简,越是能为人类做出贡献,越是最好的辨证方法。为什么现在一说起胡希恕教授,国内、国外都称他是经方大师呢?他没疗效能称经方大师吗?所以说辨方证是一个十分严谨的,有科学性、规范性,可重复性很强的中医学术,关键是这个方法的可重复性强。我在临床上使用经方的比例比较大,效果也比较好, 这几年总结了几句话,也就是活用经方的要诀:“明辨六经,顾及兼证,重视两本,方证对应,据机合方,药参神农”。明辨六经。也就是辨方证的方法,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辨方证首先要明辨六经的病位和病性, 临床辨证时, 遇见一个病, 不论它多么错综复杂,首先要明辨六经阴阳属性,即辨证首明阴阳,中医治病就是临证首明阴阳,你辨明了六经阴阳,就是明医。我们首先要通过辨六经—析八纲—再辨方证原则,辨清属于六经中哪一经的病证,或哪几经合病、 并病。确定病位,然后区分病性,也就是阴阳盛衰所表现出的寒、热、虚、实,这就是明辨六经。顾及兼证。 辨六经, 辨方证,还要注意顾及病证所挟杂的兼症,因为这个病证是非常复杂多变的, 不是按照咱们书上给的条文来得病的,张仲景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大法,一个原则,具体如何辨治,还要我们依据这些方法和原则来操作和实施,一个病除主证外,兼证也多见,我在临床上认为在病变过程中,水、湿、痰、饮、瘀血、气郁、积滞、痞证也非常多见,这些兼证既是发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 所以说我在用六经辨主证的同时也顾及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