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山东省微山县驩城镇第一中学朱思昆一、教材分析本节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前者涉及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图;后者包括等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观测气温,可以获取到一定量的气温数据,可以对气温数据进行一定的计算和整理。比如可以绘制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二、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 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2. 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3.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1. 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2. 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3.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归纳某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4. 阅读北半球1 月、 7 月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气温观测,培养气象观测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及时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 低) 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阅读北半球1 月、 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播放课件,创设问题:秋季来临,你感受到了气温的哪些变化?同学们看过今天的天气预报了吗?最低气温是多少?最高气温是多少?大家议一议,一天之中,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分别会出现在什么时间?引领学生进入气温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感受一天中、一年中的气温变化1.现在的气温大概是多少度?,今天一直保持着这个温度吗?2.说一下你对今天气温变化的感受。3.根据生活经验:一天中中午较,早晨;一年中季炎热,季寒冷。设置中学生放学路上的对话这一情境导入新课,情境自然真切,贴近生活,贯彻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一课程基本理念。新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