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气温的分布规律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 (℃)变化图。读图,回答1—2 题1.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A. 1 月B. 4 月C. 7 月D. 10月2.该山地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D.山顶海拔低于1000 米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 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右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第3 题3.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6 时B 9 时C 12 时D. 14时4.右下图为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南京、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A.甲、丁、丙、乙B.甲、乙、丙、丁C.丙、乙、丁、甲D.丙、丁、甲、乙下图为 “大陆和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纬度分布图”。读图回答5—6 题。5.图中反映大陆气温年较差和海洋气温日较差的曲线分别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6.曲线丙在南、北纬30°附近达最大值的原因是A.纬度低,太阳辐射量大B.地势高,空气稀薄C.多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D.距海洋远,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2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读某地春季某日气温垂直递减率(℃/100 米)时空变化图,回答7—9 题7.当天该地几乎没有对流运动发生的时段是A.9~1 7 时B.18~次日 7 时C.17~次日 9 时D. 19~次日 6 时8.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 米B.200 米C.400 米D.500 米9.如果该地位于华北地区,这天A.大气环境质量好B.不容易有沙尘暴形成C.较有可能阴雨天气D.能见度高,行车方便右图是“某地某日垂直温度变化(℃/100 米)时空分布图” 。读图,完成10—12 题。10.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00~16∶30 B.17∶00~23∶00 C. 16∶30~7∶00 D.23∶00~5∶00 11.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500 米B.100 米C.350 米D.150 米12.当某地大气发生逆温现象时A.空气对流更加显著B.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C.有利于成云致雨D.减少大气中臭氧的含量焚风效应是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地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一般发生在背风坡地区,使气温比迎风坡异常变高。其成因是湿绝热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的不同。(湿绝热垂直递减率是有水汽凝结时的空气垂直递减率;干绝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