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论 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制品和生物制品 。反映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及自然资源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本草:记载这类药物(植物),指整个传统的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佚名,托名神农,成书于东汉末年,约公元二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 365 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成书于南北朝,约公元 500 年,载药 730 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成书于唐显庆四年(公元659 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 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日本曾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比欧洲最早药典早830 多年)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首刊于公元 1108 年,载药 1558 多种,药后附有方剂以相印证,有学术、实用、文献价值。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1518-1593),成书于明代(公元 1578 年),公元 1596 年刊行,载药 1892 种,集16 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6.《滇南本草》,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7.《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于清代(公元 1765 年),初刊于 1803 年,载药 921 种,其中新增药物 716 种。 8.《本草求真》,作者黄宫绣,成书于清代,公元 1769 年,载药 521 种,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 9.《中国药学大辞典》,作者陈存仁,成书于公元 1935 年,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收录词目约 4300 条。 解放后,中药学发展的概况: 《中药大辞典》,江苏新医学院,成书于 1977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 1953 年出版第一部药典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已出版过八部(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目前每 5 年修订一次,最新版本为 200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