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 教 者 : 福 清 市 江 镜 玉 桂 小 学 郭英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可以说,“中华不振”是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源点,它贯穿于故事始终。教学时,可以紧扣“中华不振”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读书品味,了解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 学情分析: 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 已 有 了一定 的基 础 ,但 本文的时代背 景 与学生的生活相 差 太 远,学生不易 进 入 文本的情境 ,与人物产 生情感的共 鸣 。因 此 ,本课的设 计 力 求 在读文基 础 上,将课内外的语 文学习资 源整 合 起来,将听 、 说、 读、 写、 思、 议 有 机 结 合 ,使 学生深入 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 因 ,并 在体验 别 人成长经 历 的同 时,思考 自己成长中的问 题,学习如何 立志。 教学目标 : 知 识 与能 力 :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 因 ,能 抓 重点词 句 、 发挥 想象 ,揣摩 人物内心 世 界,深入 体会文章 内容。 过 程 与方法 :通 过 展开 想象 、 情感渲 染 等 方式 理解课文内容,并 通 过 多 种形 式 的读帮 助 学生深入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情感态 度 和价 值 观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和远大志向,树 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 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 段 ,深入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 点:了解当 时的社 会背 景 ,深入 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 因 。 教学准 备 : 1 、 让 学生搜 集 有 关 “外国租界地 ”、 中国人民惨 遭 帝 国主义侵 略 、 周总 理为振兴中华所 做 贡 献 的相 关 资 料 。 2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击“中华不振”,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少年周恩来立志为国读书的故事,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