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25× 2' =50') 我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于1992 年提出,2008 年初基本完成。总长3.5 万公里,是全国公路网的主骨架。读图回答 1—2 题。 1、沿线景观变化主要由水分因素变化引起的是( ) A.丹东—拉萨 B.上海—瑞丽 C.二连浩特—河口 D.连云港—霍尔果斯 2、下列关于“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善运输效率和效益,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B.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农村城市化 C.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缩小地区差距 D.提高公路运输量,使国内客货运输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的格局 3、下面网格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资料Ⅱ中的 M 为新建车站的位置,网络资料Ⅲ为目前的地价,如果地价随着距车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公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假设相邻方格距离为1,斜角方格距离为1.4,则车站完工后,地价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图,回答4— 5 题。 4、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 世纪 50 年代到 2000 年铁路的旅客周转量总体在上升 B.1991 年铁路、公路、航空的旅客周转量大致相同 C.20 世纪50 年代到2000 年航空的旅客周转量所占百分比增长幅度最大 D.2000 年在图中所示运输方式中,航空的旅客周转量最小 5、目前铁路的旅客周转量所占百分比低于公路的原因主要是( ) A.公路的速度比铁路快 B.选乘铁路的旅客数量在减少 C.航空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对铁路冲击大 D.与铁路相比,公路更加灵活 读我国部分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6— 7 题。 6、京珠高速粤北段沿线受灾,从上图中调运救灾物资 最近的基地是( ) A.a B.b C.c D.d 7、图中b、c 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 物资是(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据此完成8— 9 题。 8、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给东北地区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B.工矿业发展迅速 C.耕地扩大、生态破坏 D.畜牧业水平提高 9、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中的( ) 读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