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指导书 陆意编写 自学学时:64学时 推荐教材: 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方卫平 王昆建主编:儿童文学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浦漫汀主编:儿童文学教程[M]. 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王泉根主编:儿童文学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韦 苇主编:外国儿童文学发展史[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方卫平主编: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开卷)×70%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 1 、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基本含义 2 、了解儿童文学的范围 3 、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 4 、掌握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5 、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年龄特征 6 、了解儿童文学的目的、意义和功能 7 、了解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重点是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理解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联系和区别;难点是掌握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的关系、掌握儿童文学美学特质。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 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儿童文学”的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1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2 (3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4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有( ABCDE )。 A. 纯真美 B. 稚拙美 C. 欢愉美 D. 变幻美 E. 质朴美 3、怎样理解童年期儿童的社会化? (1)道德意识形成。这是社会人区别于自然人的重要特征。社会道德即是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少年后期的儿童不仅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标准,而且能自觉地去遵守。 (2)世界观初步形成,已形成了对社会与人生的基本看法。 (3)理想的初步形成,并且能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4)随着道德感、世界观与理想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人格,使他们终将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第二章 儿 歌 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