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声音的产生》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科学》的内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是本课最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课教科书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研究“皮筋”、“军鼓”等多种实验器材的发声现象,由此推论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让学生利用其他物体做发声实验,如往瓶内吹气,检验自己的推想对不对。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应用物体振动发声的知识自己去研究解决一个问题:怎样让某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立即停止。 教材分析: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教材进行了有机整合: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优美的声音,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中,让他们自行提出问题,进而民主地确定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确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出探究程序,并引导学生利用桌上的材料,自行经历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利用桌上材料去进一步充分感知体验“物体不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去尝试创 2 新,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噪音”这一公害。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和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 能初步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 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课前准备: 食品保鲜袋、钢皮尺、豆子、音叉、皮筋、塑料瓶、泡沫小球、烧杯、水、方盒、铅笔、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找声音,谈感受: 师:同学们,从你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口答。 师: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还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今天啊!老师特意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请同学们放松心情,仔细欣赏,并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 3 (师电脑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雷声、小河流水声、鸟叫声、知了叫声、吉他声等) 师:听了刚才这些声音,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受? (好听、心情很舒畅、想天天生活在这样的声音里„„) 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师:的确,正因为有了这些声音,我们每天的生活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