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2《弹力》优秀教案 第2 节 弹力 整体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力” 的知识储备,知道可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产生;对“弹力” 的感性认识也较好,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簧也是随处可见,因此教学中可以很自然地激发出学生热爱物理、探索物理的情感。“弹力” 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 又是一种较“复杂” 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胡克定律的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从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 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 ,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这一课标理念。 本节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正确方法,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爱护仪器和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 措施和建议: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以事例和实验为主,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 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对于弹力只要求初步了解它是怎样产生的,而不要求分析它的三要素。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说明物体在发生形变时要产生弹力。为了理解“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除了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压桌子,观察拇指的确发生了形变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 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重点在它的正确使用而不在它的测量原理,课本只用一句话“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对其原理作简单交代。教学中不能采取“灌输” 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边探索思考边试着应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学会探索遇到的新器材的使用方法而打好基础。让学生领会间接测量原理,即用可直接度量的量去间接表现那些不便直接测量的量。 。 。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