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中的自然:理解萨特哲学的一个角度 《恶心》是萨特的代表作,在小说中,萨特通过罗冈丹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自然观。这里的自然不只是一种生物学或地理学等现代学科所指谓的那种自然,它更多地指的是某物或某类物的特征、外观和活动方式,即某物或某类物的真实面目,是一种哲学探寻意味下的自然观念。由于如何理解自然、如何理解世界向来是西方哲学家思想中的焦点问题[1],因此对这种独特自然观的检审不仅是理解这部小说的一个恰切的角度,也是有助于我们理解萨特哲学思想的一把钥匙。本文首先通过对小说文本中阐释这种独特自然观的段落进行分析,初步勾勒出这种自然观与萨特哲学思想的关联,然后再把这种独特自然观放置在西方思想的历史流变中进行考察,以期在更加宏阔的视阈中把握萨特哲学的特质。 一 小说伊始,罗冈丹在日记上记下了一件小事:孩子们玩石子打水漂儿,他也想像他们那样往海面上扔石子。但他停住了,石子从他手中落下。他慢慢认识到,“看来这几个星期里发生了变化”[2](P9),一种恶心的感受从此纠缠住他,直到后来有一天他与自学者就人道主义发生了争论之后,这种恶心的感受来了一次大发作。不久,当他在公园看到栗树根这个“黝黑多结,完全野性的庞然大物”(P153)时,他受到了启迪。 他认识到了“存在”意味着什么: 如果有人问我存在是什么,我会诚心诚意地回答说它什么也不是,仅仅是一种空洞的形式,这形式是从外面加在事物上的,它丝毫不改变事物的本质……物体的多样性、物体的特征,仅仅是表象,是一层清漆。这层漆融化了,只剩下几大块奇形怪状的、混乱不堪的、软塌塌的东西,而且裸露着,令人恐惧的、猥亵地裸露着。(P153) 接着,他认识到了什么是荒谬: ……我明白自己找到了存在的关键,我的恶心及我自己生命的关键。确实,后来我 所能抓住的一切都归结为这个基本的荒谬。……加以说明的世界和理性的世界并非存在 的世界。圆不是荒谬的,一段直线围绕本身的一端旋转,这便清清楚楚地解释了圆,但 圆是不存在的。相反,这个树根,我无法解释它,但它存在。(P155) 最终,他明白了引起恶心的因由,是偶然性: ……我理解了恶心……关键是偶然性。我的意思是,从定义上说,存在并非必然性 。存在就是在那里,很简单,存在物出现,被遇见。但是绝不能对它们推断。……我不 惊奇,我知道这是世界,突然显现的、赤裸裸的世界,对这个巨大而荒谬的存在,我愤怒得喘不过气来。你甚至无法想这一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