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故本题选B。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题干中体现的正是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故本题选C。 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故本题选D。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是让学生在学校的良好环境中耳濡目染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故本题选A。 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A.继承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新功能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的标准之一是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题干中的表现正是体现的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故本题选C。 6.根据 1993 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 A.校长负责制 B.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书记负责制 D.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6.【答案】A。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