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工作的探讨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工作的探讨 元江是云南省一个边远的小县城,它于 1980 年成立了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其中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为主。在这个边远的,文化教育落后的县城,要把语文教学搞好,的确困难重重,因为,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及独特的语法系统,经分析比较,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不同点:①语系不同。②读音不准,语音变调。由于存在以上种种因素,有些读书较少的少数民族同胞不能够用汉语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小学,中学里读书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从小受环境的影响,说出的话发音变调,带着很浓的“民族风味”,写出的作文病句,错字较多,从而加重了中学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经过多年在民族地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以供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同行们探讨。 一、注重字、词,句的教学,把好字、词关 “积字成句,积句成章”。可见,阅读与写作都是以字、词教学为基础的。我们认识了几千个字,同时就解决了上万个词,而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也是思维的概念符号,语言的表达不过是词语依照某个需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排列组合罢了。词语量愈多,思维可能活泼而缜密,表达的方式就可能灵活而多样,语言也就可能丰富而多彩。记拼音,生字对于学生来讲,往往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为了避开学生疏于懒散,可以采纳《超级全脑速读》里的闪示法来让学生记生字,以下是练习方法步骤。 1.用硬纸片或手将要记的那个生字遮盖。 2.迅速将纸片或手抽动又立即复原,每次仅闪示一个字,或一个生词。 3.看一眼闪示的生字或生词后,重新把它写出来。 二、训练说的能力 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阅读一个成语故事,并利用正式授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锻炼学生“说”的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育学生“说”的能力。 1.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是培育学生“说”的能力的第一关。我们知道,学生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腼腆怕羞,性格内向,在大庭广众面前是不轻易”说’的。究其原因,一是从小缺少培育训练,二是没有给他们机会,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总认为讲不好,不如不“说”。许多成语故事既生动,形象,又言简意赅,还能积累词语,何乐而不为呢?“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齐宣王听人吹芋,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