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广州大学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育方案(2024 级讨论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 工程 硕士 (代码: 08 52 )二级学科名称: 电子与通信工程 (代码: 08 5208 )学制:3 年 学习方式:在职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讨论领域集中在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中的无线和有线通信系统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设计与工程应用;电路与系统方向中的数字图像和医学信号处理与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语音信号处理与通信声学、音效处理与音视频工程应用、DSP 开发以及电声器件应用与开发;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方向的 WSN 应用设计、自组织网络协议和物联网的工程应用。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的讨论领域为无线和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系统设计和应用,主要包括:多天线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终端设计、信息网络理论、宽带无线通信等技术的工程应用,本方向的特色在于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协议应用于实际的通信终端及系统;电路与系统方向主要以 DSP、ARM、FPGA 等为技术手段,开展可实现信号检测、处理、识别和控制的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本方向的特色在于以人脸 /语音/指纹等信息为讨论对象,讨论开发应用于公安/防恐等领域进行身份确认和跟踪的智能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的讨论领域包括语音信号处理、通信声学、音效处理、音视频工程、电声器件应用与开发等,本方向的特色在于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与声学、通信等相结合,实现应用性强的信号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方向的讨论领域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终端设计、感知网组网技术、感知网与广域网融合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本方向的特色在于利用最新的传感器、无线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设计实际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本学科现有教授 9 人、副教授 12 人,其中博士学位占 85%以上,正高职称占 30%以上,副高职称占45%。近五年来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200 多篇,SCI、EI、ISTP 收录 90 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 项,出版专著 20 余部,获发明专利 18 件。近三年承担国家级课题 16 项,项目经费 1600 余万元;承担省级项目 20 项,经费 900 余万元。三、培育目标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物联网工程等学科领域,培育具有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