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廊坊市非公有制造林情况的调研报告_廊坊市王金忠廊坊市非公有制造林情况的调研报告_廊坊市王金忠 廊坊市地处京津之间,全市土地总面积 960 万亩(其中耕地 555 万亩),沙地和低洼盐碱地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廊坊市特别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使全市的林业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这个地少人多以产粮为主的城郊型地区,群众惜土如金,林业进展一直受“三难”即筹资难、植树难、管护难的制约。面对这一情况,廊坊市结合本地实际,大胆探究,先后出台了关于承包、拍卖、租赁、产权改制、抵押、转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变官办林业为民办林业,变单纯由国家、集体投入为国家、集体、个人多元投入,变单一的行政护林为全民护林,群众成为造林绿化的主体,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显著提高,全市林业焕发勃勃生机。截止到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由解放初期的 7.5 万亩进展到 207 万亩,其中防护林 75 万亩,用材林 18 万亩,经济林 11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 0.7%提高到 23%,林木蓄积量达到 240 万立方米。全市林果收入占人均纯收入 40%以上的村有 742 个,占总村数的 12%,有 80个村(街)依靠林果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林果业已成为这些乡镇、村街的支柱产业。 一、非公有制造林的进展历程 廊坊市非公有制造林的第一阶段是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制的落实,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针对廊坊风沙、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状况,为保护农田,廊坊市在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林网营建工程,林网建设成为林业进展的重点。由于土地的包产到户,渠、路树木的栽植管护也逐渐责任到户、到人。此阶段的承包形式大部分为统一栽植,树随地走,分包到户管护,收益按比例分成,个人占小头。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初。随着党的农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群众进展林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一阶段果树面积得到了迅速进展。由于进展果树收益较高,个体承包果园十分踊跃,承包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化、标准化。与此同时,防护林也向联户、大户承包方向转变,这一时期利益分配由以国家集体为主逐步向以个人为主转化。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后期至今,非公有制造林得到蓬勃进展。这一阶段的土地开发主体是沙荒地和次耕地,以个人投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进行了大规模的速丰林基地建设和名特优新果品基地建设,通过拍卖、承包、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