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怀古迹》其三导学案设计人王帅使用时间2016-3-学习目标与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2 •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3、掌握诗歌鉴赏"炼字型”的答题模式。4、背诵本诗。重点: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炼字型”的答题模式。关键:赏析诗歌,理解寓意,把握主旨。预习与检测:【知识链接】一、关于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内容:国家一一国运衰微,统治者一一荒淫奢侈,名地一一昔盛今衰,古人一一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抒怀二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步骤:21、弄清史实:要写的古人古事是怎么样的?2、体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古事,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3、分析技巧: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三、写作背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自云安(今四川云阳)到达夔州(今四川奉节东),一住两年。这是他创作中的一个繁荣时期,从总体看,不少论者都认为在思想内容上比过去的作品略见逊色,其实,其中也有不少作品无论在思想性或艺术性上都堪称传世之作,《咏怀古迹》(共五首)即是一例。《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年),杜甫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四、走近作者(参看课文注解)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诗歌,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诗风“”,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