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究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新方法探究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新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从浓浓的书香中汲取营养,是我培育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的读书目标。 一、讲成语故事,以“讲”促“读” 大家都知道,喜爱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成语故事通俗简洁,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含义,对低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为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学习兴趣,实现自主阅读,我在班里开展了天天“读成语故事”活动。先由我示范讲故事,内容包括成语的来历、意思及引申义;再由口才好、记忆力强、胆子大的学生组成成语故事小组,轮流为大家讲成语故事;最后在示范作用的引领下学生利用每周四“课前展示”平台有顺序上台讲成语故事。为了讲好成语故事,孩子们都会做充分准备,精心选择、反复练讲,还把自己讲述的成语故事标题按规定记录在自己写话本上。整个过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选择,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以“讲”促“读”的目的。 二、以“悬念”促“阅读”,诱发兴趣 1.一篇带多篇,拓展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育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舞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小学阶段,每学期大约有 30 篇课文,六年大约能在课内阅读 36 万字。假如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这就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课标指出: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生活的情境,关怀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沟通。因此,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的同时,让学生拓展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其中的《漂亮的植物天地》,在学好原有课文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又比如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时,推举学生读《第一次发现》(濒临危机的动物);学习二年级上册《识字 8》一课时,又讲起《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同时推举学生读《中国神话故事》。这样因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