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讨论范式及其超越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讨论范式及其超越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讨论,存在本质主义范式和社会建构主义范式的分野。前者试图探寻教学与科研之间内在的、确定的本质关系,后者则试图描述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社会建构性。我们应舍弃本质主义的讨论范式,同时扬弃社会建构主义的讨论范式。 关键词:教学与科研关系;讨论范式;本质主义;社会建构主义 教学与科研关系对于现代大学而言具有基础性地位。克拉克·克尔(Clark Kerr)比方说,传统大学只是一个“村庄”,而如今的大学则是一个变化无穷的“城市”。作为变幻的“城市”的大学是一个多元的机构,它具有多种社会职能(这些职能还处于不断地扩展之中),即“它标志着许多真、善、美的视野以及许多通向这些视野的道路;……标志着服务于许多市场和关注许多公众”[1]。可是,不管“城市”如何地变幻无常与移形换影,其基本的元素和基本的框架构造依旧。这些最为基本的元素就是教学和科研。教学、科研构成了大学这座“城市”所有活动的基础,而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不同关系形态则是大学这座“城市”框架的基本景象。与克尔把大学看作是“城市”相类似,巴尼特(Ronald Barnett)认为,大学是一个活跃的变化的空间。大学空间中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是不断变化的次级空间,这些次级空间的不同组合型构着大学空间的样态。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最主要的空间。教学与科研都是变动的,二者的关系也在变动。教学与科研这两个大学的主要空间有时分离,有时结合,有时甚至重叠。作为大学空间的主要建筑材料,教学与科研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大学空间的样态呈现出多样性。[2]因此,伯顿·克拉克(Burton R. Clark)说:“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更为根本。”[3]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正因为教学与科研关系之于现代大学的重要地位,这一问题引起了学者持久的关注。学界较为集中讨论这一课题,大致是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讨论的主要集中地是北美及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同样在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也已开始关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4]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的讨论成果。这些讨论可以被归入两种讨论范式,即本质主义范式和社会建构主义范式。前者旨在发现教学与科研之间内在的确切关系,而后者则试图描述与阐释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社会建构性。 一、本质主义的教学与科研关系讨论 本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