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设计八法教学设计八法 【摘要】从教学实践出发,可以提炼出八种教学设计方法,即析题法、抓文眼法、“WWH”法、意象法、图文转换法、朗读法、辩论法、表演法。这些方法本质上是种思路,为老师教学设计时作一点方向上的引导;这些方法也不是特立独行的,综合着使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更为合理和可行。 【关键词】教学设计八法;新课程;技术操作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由陌生到熟悉地根据“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备课,再参考一下教参和课文后习题,大致能有效地定好位,设计好一堂课,操作起来也感觉过得去,但这过得去的感觉并非成功的感觉。下面,笔者试就教学设计方法作些总结与提炼,希望同行尝试后能有成功的感觉。 一、析题法 析题,是备课时首先应注意的,有时候,通过析题能很快抓住备课关键,明确备课思路。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小说的题目有几种不同的版本,如《最后一片叶子》《两个病人》《绝处逢生的琼珊》等。为什么编者选择《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个题目呢?思考后发现,“叶子”自始至终贯穿全文,常春藤叶有种充满希望的寓意,较之别的题目,更有悬念感。教学设计时,考虑这些问题,再针对小说的特点,设计全篇,思路也清楚,效果也好。 又如《拿来主义》一文,是论述型的命题,也就是论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有关拿来主义的内容在文中是哪些段落,沿着这个思路,设计框架也就出来了。 再比如《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属关系型命题的议论文,作者首先要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也可从“是什么”入手,即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有什么特点、表现,制个表格让学生填,学生筛选文中信息,轻松入手;然后去解决文章思路、说理等方面的问题。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抓文眼 教参如是说: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说:“余谓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最能传神的人体器官,诗眼、文眼是比方的说法,是指诗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立意或作品主旨、意境的词句。诗眼往往是诗句中用得最为灵动传神、使诗意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字眼。文眼应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是具有高度凝练、高度概括、高度准确的词句。 教参又说,散文写作,有个文眼,围绕它去组织材料,结构全篇,并在整篇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