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案例研究报告2021年(内部资料,严禁转发)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全称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在简阳、北京、上海、沈阳、天津、武汉、石家庄、西安、郑州、南京、广州、杭州、深圳、成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城市和国家有百余家直营连锁餐厅。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截至2019年10月海底捞市值2千亿港元。海底捞一、海底捞公司介绍二、海底捞渠道管控模式2016年6月,海底捞重组了渠道管控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共设总部、教练、抱团小组及餐厅四个组成部分1.总部控制门店管理的核心环节,包括拓展策略、食品安全、信息技术、采购、供应链管理以及门店考核等,以保障标准化、规模化增长。2.教练团队为店长提供指导、建议及评估,目前共有20名教练,直接向首席运营官杨利娟报告。3.邻近的餐厅组成抱团小组,一般由5至18家餐厅组成,通常以存在师徒关系的门店为主,并以有能力的店长担任组长。目前已成立100个抱团小组,涵盖超过760家餐厅。4.餐厅直接向总部管理层汇报,店长负责餐厅的日常营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食品安全、现金管理、培养新店长和开发新餐厅等,店长在经营餐厅方面有高度的自主及决策权。报团小组1报团小组2三、海底捞的管理体系演变路径四、海底捞门店激励机制海底捞引入门店师徒制,“传代效应”使得区域快速扩张成为可能。并通过师徒利益捆绑,将店长激励与餐厅的业绩、培养新店长及开设新餐厅的能力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店长培养优秀储备店长的积极性。为鼓励师傅培养徒弟,公司薪酬体系规定,店长不仅可以对自己管理的店有业绩提成,还可以从徒弟、徒孙的门店获得更高比例的业绩提成,以激励店长在管理好自己门店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培养徒弟店长,带领指导他们开拓新门店,由此实现“师傅-徒弟-徒孙”快速裂变式发展。店长获得的薪酬以下列两种算法中的较高者为准:①其管理餐厅利润的2.8%;②其管理餐厅利润的0.4%+其徒弟管理餐厅利润的2.8%至3.1%+其徒孙管理餐厅利润的1.5%。在抽取的49个大中型城市样本中,一共有443家海底捞,其中北上广深四大核心城市共146家,其余45个重点城市共计297家,从具体分布看,其中54.9%的门店开设在商圈内,36.6%的门店开设在社区边。五、海底捞全国分布——聚焦大城市,重点布局商圈经测算,截止2019年底,北上广深四大核心城市如在半径在3公里以上且无海底捞门店的商圈开店的话,门店数量有37%的增长空间,如果按照商圈2.5公里半径为开1个店的密度,四大核心城市门店数量有89%的增长空间。五、海底捞全国分布——寻找市场空白点,加密布局北京:半径3公里以上的,且海底捞尚未开店的商圈有17个,开店增长空间约为35.4%。(截止2019年)上海:半径3公里以上的,且海底捞尚未开店的商圈有9个,开店增长空间约为20%。(截止2019年)深圳:半径3公里以上的,且海底捞尚未开店的商圈有14个,开店增长空间约为42.4%。(截止2019年)广州:半径3公里以上的,且海底捞尚未开店的商圈有7个,开店增长空间约为35%。(截止2019年)六、海底捞开店空间预测我们将城市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境外城市,二三线城市再按照华中/东北/华东等区域划分,各区域内口味相似,因此假设各区域内店均覆盖人口和店均餐饮零售总额相似,再根据人均可支配收入做相应调整。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一家门店平均覆盖40万人,二线城市一家门店平均覆盖81万人,三线及以下平均覆盖为218万人。以一线城市为例具体测算在每个城市海底捞的开店空间七、海底捞打造产业链生态系统体系裂变:海底捞围绕火锅,延伸餐饮产业链,且各业务板块高度协同,短期具有采购优势,长期探索业务融合海底捞体系在餐饮产业布局全面,围绕海底捞探索底料供应、冒菜新品牌、餐饮供应链、餐饮店面装修等领域。短期看上市公司扩张运营中同时受益于关联方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中长期看,体系内公司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业务,在市场磨练下提升业务能力,提供全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服务和销售,并以行业领先的供应链服务反哺海底捞,形成具有创新力、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