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构建“三生”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构建“三生”课程,提升校本课程品质 摘要:在素养教育理念下,我校以培育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宗旨,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注重构建生命课程、生活课程和生长课程,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凸显我校办学特色,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成功。 关键词:“三生”课程;校本课程;品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各校都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逐渐走进一线的老师的视野中。我校在素养教育理念下,以培育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宗旨,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注重构建生命课程、生活课程和生长课程,不断提升校本课程品质,凸显我校办学特色。 一、构建生命课程,涵育学生一生受用的素养 通观我国近几十年的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甚至连在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很多教学模式也只是把学生的高考和中考成绩作为一个“亮点”。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应试教育仍然把持着教育,在这种环境下,社会衡量学校、学校衡量老师、老师衡量学生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叶澜教授曾这样对教育进行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素养教育是“以养为道的生命修行”,是顺应并进展生命根性的教育,强调培育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为学生的生命进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是一种“生命课程”,整个课程构建非常关注学生内在的稳定品质,强调课程应该引领学生注重内在生命涵养,坚持以尊重学生生命为前提,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沟通活动,充分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升自己的素养,让每名学生都自由而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努力为每一位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生命课程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进展”的课程,是以人为本,把人的进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命课程观照下,我校的课程遵从生命的主动性进展规律,坚持在加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进展。我校基于素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内涵丰富,涵盖了素养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培育目标、学习领域区划、课程类型结构、具体科目细分等多项内容(见上图)。核心内容包括生命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跨文化交际素养以及艺术素养,涉及八大学习领域,如语言与文学、外语与跨文化、数学与思维、人文与社会、科学与生活、技术、艺术以及体育与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