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族团结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民族团结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摘要:本文以 Kress&Van Leeuwen 在 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三大元功能模型基础上进展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以内蒙古党报 70 周年庆典中关于民族团结的新闻为语料,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及构图意义方面探析其视觉主体所呈现的形象及社会意义,揭示如何建构“民族团结”。 关键词:民族团结;周年庆典;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觉语法 一、引言 俗话说“一幅胜千言”——图片因其被认为是对事件、人物、环境的真实写照,不易受到报道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更具信服力。但图片同时也是一种表意符号,其表达方式亦受到报道者的主观控制。因此,新闻图片,尤其是民族团结新闻图片的选择应更为慎重,避开歧义和争端。 现阶段对民族团结新闻语篇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报纸文字报道及版面的分析(李或,20XX;毛颖辉,20XX;杨建蓉&周丽,20XX),多模态话语分析较少,主要从形象塑造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进行分析(郭建荣&郭明慧,20XX;陆芳萌,20XX)。 其次,纵观国内外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形象构建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如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报道模式单一等。民族新闻工作者在报道少数民族时应客观、真实地呈现出汉民一家亲,互帮互助的形象。真正完善的民族关系,应为一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党的导下,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互帮互助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Kress 和 van Leeuwen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Halliday,1994,20XX)为基础,将图像看做社会符号资源的一种,把功能语法扩展延伸到视觉化语篇,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推出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语法(Kress,G.&van Leeuwen,1996)。 图像的再现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表征图像中人物、地点和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件之间的交际关系或概念关系(Ktess,G.&van Leeuwen,1996:119),可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互动意义对应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构建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的特定关系,包括接触、社会距离和态度。 而构图意义对应于功能语法的语篇功能,指的是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表达元素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构造或布局方式,分为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 三、《内蒙古日报》70 周年庆典的多模态话语案例分析 本文所选语料皆选自《内蒙古日报》数字报 20XX 年 8 月份《熱烈庆祝自治区成立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