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第一章 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在孔子看来,周礼是夏商周“三代之治”的总结,是国家与社会管理的典范,人们只有奉行周礼,才能得以成就有教养的君子;国家只有按照周礼去做,才能得以永享太平。 由此,孔子创造性的提出“仁”的范畴,并借“仁”与“命”的分立,凸显了人的价值的主体性;进而把“仁”同“德”相联系,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学说;再把“德”与“治”相联系,阐发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命”——“仁”——“德”——“治”四者的特征联系,构成孔子哲学的基本进路。 第一节 “与命与仁”的观念结构 一、从“天”到“命”的观念变化 天:1、指天帝,人们想象中的万物主宰着 2、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说的世界的精神本原 3、泛指物质的客观的自然 命:一、天命:1、上天的意志和命令,能致命于人,决定命运 2、自然的必要性 3、先天自然的禀赋 二、指凶吉祸福 ,寿 夭 贵 贱 等 命运 “命”、“天命”、不 同于“时 命”:“时 命”是盲 目 的,“天命”却 是有目 的指向 性的;“时 命”构成人的一种 外 在限 制 ,“天命”却 成为 人的价值信 念的终 极 根 源 。在孔子看来,生 活 在时命不 济 的年 代,是不 可 以不 承 认 的,不 接 受 外 在条 件 的限 制 的,这 是一种 理智 的态 度 ,就是君子的态 度 ,孔子称 “不 知 命,不 足 以为 君子也 ”,就是这 个 意思 。 自己的主张 (“道”) 与“命”的关 系? 1、 命对 确 当 的主张 没 有同情 感 、认 同感 。显见 ,它 只是一种 盲 目 的客观必然性,即 “时 命”,由时 势 、时 运决定的“命” 2、 然而,孔子认 为 这 种 状 况 的出现 是暂 时 的,偶 然的。他 坚 信 天道是公 正 的,具 有终 极 支配 意义的。而且 ,暂 时 的、偶 然的变化,刚 好 使 人从中得到磨 炼 ,因 而,它 还 是成就人的,而非 坑 害 人的。 3、 “天道”即 被 赋予 了道德的价值的品 格 ;作 为 公 正 的“天道”,其 终 极 的支 配 地 位 不 可逆 转 ,这 也 是“命”、“天命”。 二、“仁”的凸显与“仁学”体系 从“爱 人”角 度 看,孔子的“仁”有如 下 特征: 其 一是“仁”的情 感 性,爱 作 为 一种 价值信 念,在孔子这 被 赋予 了人之所以为 人的“类 本质”的意义; 其 二是“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