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号: 教 案 第 1 次课 2 学时 授课形式 课堂讲授 授课时间 课目、课题 第1 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 、掌握并能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重点 难点 重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特点 难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成就 教学进程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 一、内容 1 .1 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1 .2 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概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1 .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秦、两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 1 .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 1 .5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时期 二、方法 讲授法 三、手段 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 2 作业布置 观察周围建筑特点 主要 参考资料 《中外名建筑赏析》 《营造法式》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教学效果良好。 注: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 3 编号: 教 案 第 2 次课 2 学时 授课形式 课堂讲授 授课时间 课目、课题 第2 讲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古建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2 、能简要分析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形式、单群体组合和装饰艺术特征。 重点 难点 重点:木构架的组成、形式和特点 难点:叠梁式、穿斗式的基本结构、构造 教学进程 (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 一、内容 2 .1 木构特征 2 .1 .1 木构架的优点 “墙倒屋不塌” 2 .1 .2 木构架结构体系 1 、木构架的结构组成:柱、梁、枋、檩条、椽子、望板、瓦、斗栱 2 、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二、方法 讲授法 三、手段 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 4 作业布置 复习 主要 参考资料 《中外名建筑赏析》 课后自我 总结分析 通过讲解,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