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及其价值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力资源的观念深入人心,并日渐开成。 2、舒尔茨、库兹涅茨与 E 丹尼森当时提出人力资本理论。 3、科蒙斯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人。 4、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 5、人力资源在中国经历的四个阶段:(1)1987-1991,传播阶段;(2)1992-1995,专业人阶段;(3)1996-1999,扩展阶段,(4)2000 至今,全员化或公共化阶段。 6、1988-1998 年的专业目录调整中,国务院学位办把人事管理从政治学调整到行政管理学,又调到了现在的企业管理学,实现了人力资源概念的实质性变革与发展。 7、什么是人力资源目前有三大观点:第一种是成年人口观,把人看做劳动力,劳动力等同劳动者,认为人力资源即是具有劳动力的全部人口,确切地说,是 16 岁以上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员;第二种是在岗人员观点,认为人力资源是目前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员;第三种是人员素质观,把人力看做是人员素质综合发挥的生产力,认为人力资源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脑力和心力的总和。 8、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1)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有着不同的研究视角,且焦点也不相同,人力资本是所投入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的价值凝结,关注的焦点是收益问题;人力资源是将人力作为财富资源来看待,是从人的潜能与财富之间的关系角度来研究人力问题,研究的意义更广泛;(2)计量形式不同,资源是存量概念,资本兼有存量与流量的概念。(3)人力资源的外延要宽于人力资本。 9、人力资源的特点:(1)生活性,(2)可控性(3)个体的独立性,(4)群体组织性,(5)社会性(6)内在性(7)无形性(8)变人性与稳定性(9)能动性(10)作用的不确定性(11)系统协调性(12)主导体(13)资本性(14)时效性,最佳期在 30-50 岁之间,(15)再生性与开发的持续性,(16)价值性,(17)稀缺性,(18)难以模仿性,人力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及难以模仿性决定了人力资源不应该是组织的成本,而是能够为组织带来价值增值及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 10、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土地资源主导的农业经济时代,资本资源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11、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一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从农业经济时代以种植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经济时代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生产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知识生产,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