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概述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概述_第1页
1/9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概述_第2页
2/9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概述_第3页
3/9
1 目录前言一、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一)曲作者(二)词作者(三)作品创作背景二、作品分析(一)歌词分析(二)曲式分析三、作品处理应注意的问题(一)指挥手法方面(二)声乐演唱方面结语附录2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摘要:《在太行山上》是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它是为奋战在太行山上的战士们所作,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歌颂了战士们英勇杀敌、 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本选题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曲式等方面入手,全 面解析《在太行山上》作品的内在含义, 掌握演唱合唱曲的技巧要领以及抗日歌曲创作的风格特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艺术处理。关键词: 在太行上;混声合唱;桂涛声;复二部曲式;作品分析前言回顾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有一个时期的成就不容忽视,那就是抗战时期,《在太行山上》 就是当时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战歌。在那个正义与邪恶、 光明与黑暗、 公理与强权生死搏杀的时期;作者记录的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心声,而是亿万中国人在面对民族危难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一部作品,首先就是对作品内容, 情感脉络和所要表达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把作品的背景,情绪的表现,曲式的运用等方面完全了然于心,胸有成竹。只有全面的了解, 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 才能准确的表达音乐的形象, 做到具体、细腻、生动、感人。一、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理解一首作品的第一步应该去了解作者的情况,何种背景下写成的, 这样才能初步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一)曲作者冼星海 (1905 年至 1945 年) ,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里长大。[1] 1928 年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31 年在巴黎学习。回国后面对同胞们家破人亡的遭遇, 他奋笔疾书, 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作品,为抗日运动的宣传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1945 年 10 月 30 日病逝于莫斯科。其优3 秀作品有:战斗性歌曲《战歌》 《救国军歌》,抒情性歌曲《夜半歌声》 《黄河之恋》,劳动性歌曲《搬夫曲》 ,说唱性歌曲《打倒汪精卫》 。(二)词作者《在太行山上》 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抗战歌曲,一提起这首歌, 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起他的作曲者冼星海,但是对他的作词者桂涛声却很少有人了解。桂涛声( 1901 年-1982 年)原名桂独生,字昂之,笔名涛声,云南籍回族音乐家。[2] 1903 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是其家业到他父亲那一代就已经败落,再加上桂涛声幼年丧父,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概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