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好意施惠行为的致损问题

浅论好意施惠行为的致损问题_第1页
1/5
浅论好意施惠行为的致损问题_第2页
2/5
浅论好意施惠行为的致损问题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论好意施惠行为的致损问题浅论好意施惠行为的致损问题 卢毅 摘 要:自古以来,好意施惠行为都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好意施惠致损案件屡有发生,由于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务中此类案件大多类推适用其他条文或引用基本原则处理,导致无法明确双方责任的承担并引发了新的问题,即如何看待和处理由这种特别行为导致的损害。因此,区分好意施惠行为与其他行为的不同,分析归责原则、减免事由,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具体建议,以期推动中国法制健全进展。 关键词:好意施惠;侵权问题;责任承担;归责原则 一、好意施惠行为的基本内容 (一)好意施惠行为的概念 “情谊行为”一词最早源于德国法学家梅迪库斯所著《德国民法总论》:“有些行为发生在法律层面之外,因此它们不能依法产生后果,这类没有统一的形成,学者们通常称之为纯粹的‘情谊行为或‘社会层面的行为。”王泽鉴教授将其翻译为“好意施惠行为”,黄立教授将其译为“施惠行为”,虽然不同学者的表述存在细微差别,但他们都认为好意施惠行为是社交层面的行为,法律一般不对此作出法律规范。综上,好意施惠是人们基于好意或是道德做出的无偿帮助他人且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二)好意施惠行为的性质 1.具有道德性。好意施惠行为是行为人基于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考量而做出的。好意即施惠人基于社会道德,自愿无偿为他人提供帮助,如为老人让座不构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然而,一些表面上是在帮助他人,实际却是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不具有道德性,不属于好意施惠。 2.合意性。合同法上的合意是双方当事人对自愿置于法律的约束下的意思表示一致,所以此合意非好意施惠行为中的合意。好意施惠行为中的合意是指,双方就建立施惠行为关系产生的意思一致且施惠行为达成合意,必须以获得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方的允许为前提。合意的方式既可以通过明示表示,也可以基于行为人的习惯默示表示。例如,请求朋友代为饲养宠物,朋友虽未说可否,但将宠物留下即为同意。但是相对方没有表示同意或相对方对施惠行为不知情时,因不具有合意性,不构成好意施惠行为。 3.无偿性。好意施惠具有行为的无偿性特征主要体现在,给付一方当事人没有从该给付取得对待利益之目的;而行为相对人享有该行为所带来的利益,亦无需向对方偿付相应之对价。假如施惠人在施惠行为中要求对方给付对价或收取酬劳,表明双方形成一种合同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自愿接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论好意施惠行为的致损问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