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校本教学讨论中的几种不合理倾向浅谈校本教学讨论中的几种不合理倾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校为本的教学讨论制度建设已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意义也被广阔老师所认可。然而,在现实的校本教学讨论中,在认识与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行为出现偏差,学校管理者对此应该予以重视,力争尽快步人正轨。笔者通过实践调查与观察,发现校本教学讨论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几种不合理倾向。 一、内容窄化的倾向 目前,学校在进行校本讨论过程中存在着内容窄化的倾向,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策略的讨论,注重课堂的讨论,实质上是局限于教材教法的讨论,忽略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讨论、课程开发的讨论。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制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要开发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仔细落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实际的情形是,有部分学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最能体现学校课程管理自主性,对促进学生进展、老师进展和学校进展具有不可低估作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实施或是有名无实,或是以课外活动取代课程的实施;有的地方在开展教学质量评估监控时,走入了新的误区,一味地监控评估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的教学质量,而学生能力的进展、综合素养的提高、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未被纳入监控评估之中,这样导致学校教学讨论进一步窄化,对原来不够重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开发问题更加忽略。 二、形式主义的倾向 在校本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倾向。其一表现为:教研主体与教研分离。老师是校本教学讨论的主体,而目前在许多学校,校本教学讨论成为个别骨干老师或年轻老师的“专利”,广阔的老师游离于校本教学讨论之外,校本教学讨论中群体性的合作讨论共同体没有形成,教研停留在单个针对自己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的状态,老师之间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难以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形成。其二表现为:广阔老师对校本教学讨论的理论价值认识不够,将校本教学讨论当作额外的负担。如,常常有老师说:“我教学任务都完不成,哪有时间搞校本教学讨论?”有的老师没有问题意识,遇到教学问题,往往意识不到其讨论价值。有的学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舍命地要求增加课时,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