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现代新儒学的“中国特别论”辨析现代新儒学的“中国特别论”辨析 摘要:现代新儒学以中国有落后的生产力,有特别的社会结构和特别的文化而拒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中国特别论”无论是对中国社会还是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列宁的“社会主义可以在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都是对“生产力落后论”的最为有力的回击。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中国国情所作的分析,说明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把中国文化和儒学等同,夸大中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差异性,使现代新儒学不能正确说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但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传统文化不能简单理解为儒学,更不能简单等同于儒家的“心性之学”。马克思主义不否认中国有特别的国情及特别的文化,但反对“中国特别论”。 关键词: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04;B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XX.01.015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非马克思主义以形形色色的理论否定和拒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现代新儒学所提出的“中国特别论”是一种似是而非,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论。它突出强调中国问题、中国文化即中国国情的特别性,借以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定性和可能性。分析和批判这种理论,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现代新儒学的“中国特别论”,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特别生产力论 ;二是特别社会结构论;三是特别文化论。本文分别对这三种理论进行剖析,并指出其中错误之所在。 一、现代新儒学之生产力落后论及其错误 在现代新儒家中,冯友兰是生产力落后论的代表人物,他对中国特别性的认识是以突出强调中国生产力落后为特色,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根据是认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中国生产力落后,工业不发达,而马克思主义只有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能实现,所以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进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 冯友兰用“理气说”来分析中国社会。他认为,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是由关于此种制度的“理”规定的,然后由“理”变为“事”;每一种社会生产制度由可能转化为现实还有待于“气”,这“气”就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社会化,是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所以在生产工具还很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