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琦君的小说创作琦君的小说创作 琦君是台湾文坛“一颗闪亮的明星”,一株不老的长青树。从散文到小说到评论再到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她似乎总能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也许是因为她的散文写得太好了,以至于人们对她的小说失去了应有的关注,其实,琦君不仅是著名的散文家,也是位杰出的小说家。随着电视剧《橘子红了》的热播,作为小说家的琦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了解,所接受。讶异之余,我们不禁生出对作家的一种仰慕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琦君仍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不断推出新作,而与她同时期的作家则多已搁笔。因此,琦君不但是读者喜爱的作家,更是作家们艳羡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 一、琦君小说的创作来源 1、文学底蕴 琦君的小说与《红楼梦》存在着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它的生成除了直接受益于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审美意识外,《红楼梦》这个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也不可忽视。《红楼梦》对琦君的小说来说,它在个性解放、悲剧精神、女性形象塑造和叙事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原型和示范的作用。 琦君酷爱《红楼梦》,12 岁就学着《黛玉笔记》笔调写了《碎玉记》,后来又将《红楼梦》和《海滨故人》熔为一炉,创出中篇小说《三姐妹》。再后来又受到王国维的影响,她说:“读了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好像又进入另一种境界,想探讨人生问题、心性问题。”“那阵子,我变得痴痴呆呆,无限虚无感、孤独感。”(注:琦君:《三更有梦书当枕:我的读书回忆》,《琦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 年,第 240 页。)看来,《红楼梦》的虚无思想对琦君也有影响。还有在一些女性形象属于《红楼梦》的王熙凤同一“家族”:琦君《橘子红了》里的二太太。 2、早年家庭生活感触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童年生活经历对每个人的成长和性格的形成都起着巨大的影响,而对于作家,早年的生活际遇在经过时间的过滤之后,那最动人心魄的一幕幕则会慢慢积淀,成为作家挥之不去的一种情结,渗透到作品中,并影响着作家创作思想的形成。琦君出身于知书达礼的书香门弟,由于父母早逝,她自小就在大伯家长大,与大妈(即琦君笔下的“母亲”)的感情相当深厚。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份量。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源。她笔下的母亲形象是中国传统旧社会里典型的贤妻良母,善良无私、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