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解题神器一扫就出答案【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解题神器一扫就出答案 摘要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可划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数字运算过程的眼动讨论,第二阶段是对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第三阶段是对几何题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在我国,对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尚为空白。加强这一领域的讨论,可以深化对数学问题表征的认识,对数学学科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眼动,数学解题过程,比较应用题,不一致问题。 分类号 B842.1 1 引言 教会学生解数学题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数学题包括可用解题者已有的方法、程序或算法就能直接解决的问题,也包括那些需要接受和寻找信息并加工已有方法、程序或算法方能解决的问题,而后者在数学学科的教与学中显得更为重要。20 世纪 50 年代,人们对解题过程的讨论常用出声思维或写出解题过程的方法。这些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因为在解题过程中,若不打断解题者的思路,他们就无法报告出那些没有达到“意识”水平的推理。而解题过程中解题者的眼动特征可以给讨论者提供一个探查其心理活动的窗口,它不仅能帮助讨论者分析出声思维的加工过程,而且还可以用眼动数据构建解题过程的认知加工模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外就有人对阅读过程的眼动特征进行讨论[1],发现了很多有关眼动的基本事实,如凝视、眼跳、回视等,为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0 世纪 60 年代,心理学家开始进行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纵观其历史,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涉及 3 个方面:数字运算过程的眼动讨论、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几何题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 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讨论 2.1 数字运算过程的眼动讨论 讨论者通过分析解题者在数字运算过程中的眼动情况,探讨了解题者在数字运算过程中的认知加工特点,还给出了关于凝视持续时间的理论模型。 Rosen 要求被试用心算对几列数字求和并记录其眼动[2]。实验过程中,当被试加到某个数字时打断他的心算,并在下面两种情况下重新进行运算。一种情况是打断被试心算的同时改变呈现的数字;另一种情况是不改变呈现的数字。结果表明,当数字不改变时,对数字序列的凝视持续时间较短,而且计算所用的 总时间也较 短 ,这意 味着最 初进行的心算对后 来 的运算有 促 进效应Winikoff 以问题解决中常用的字母密码算术题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