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梁遇春散文的艺术特色论梁遇春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要: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短命又富有才情的作家,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翻译外国文学著作多达二、三十种。梁遇春仅存的两部散文集《春醪集》与《泪与笑》用细致诙谐的笔调在嬉笑怒骂中发出对人生、现实、理想、爱情等方面的感悟,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本文就情感特色、语言风格、对中外文学作品的借鉴等角度对梁遇春散文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梁遇春;随笔;独特性;艺术特色 梁遇春 1906 年出生于福建闽侯,1918 年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1922 年,16 岁就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28 年毕业留校担任助教一职,后与老师温源宁一同离开北京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0 年重返北京大学,负责整理英文系图书,进入北京大学后开始着手翻译创作工作,最具代表的翻译作品《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发表后在当时具有一定影响力。期间创作散文集《春醪集》,1932 年因感染急性猩红热不幸离世,年仅 27 岁。他像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划过现代文学的天空,虽然没有在当时声名鹊起却为后来的读者留下了 35 篇短小精悍又极富哲理的随笔。 对随笔进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刊物是《语丝》和《现代评论》。此外,《沉钟》、《末名》、《新月》、《奔流》也会刊发随笔作品,梁遇春生前的随笔主要发表在《语丝》、《奔流》、《新月》、《骆驼草》上。 一、梁遇春随笔的来源 (一)中国的兰姆 对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影响最大的是西方散文的大量译介,胡适在 1917 年发表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率先提到了借鉴外国散文方法,列举了蒙田、培根等随笔大家,随后《新青年》、《新潮》等刊物开始系统的介绍西方随笔尤其是英国随笔。这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创作和进展以及批判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理论依据,并为随后的散文转型做好了准备。为什么随笔的翻译和创作在当时的中国如此风靡,郁达夫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英国随笔散文影响了中国,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系有两件历史上的事情,做它的根据的:第一,中国最发达的也最有成绩的笔记之类,在性质和趣味上,与英国的随笔有很多气脉相同的地方,只是少了英国散文里极普遍的幽默味而已;第二,中国吸收西洋文化,故而,英国散文的影响,在我们知识阶级中间,是再过十年二十年也绝不会消逝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潜势力。”(1)正如郁达夫所言,梁遇春的随笔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梁遇春敏而好学,读书涉猎广泛。 1932 年...